這次講述的內容是懲罰與寬恕。我還是使用小兩口吵架的例子並延伸這個例子進行講解,事例如下:
有一個兩口之家,老公和老婆都是上班族,某一天老公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他每天回家之後就是玩遊戲,這讓他的老婆很反感。然後過了些日子,這個老婆實在忍受不了了,就在他老公玩遊戲的時候罵他:“你天天就知道玩遊戲,你也不理我,你再玩就和遊戲裡的人過日子去吧!你現在就給我關機!”當老公聽到這些之後馬上就生氣了,回答道:“我下班玩會兒遊戲怎麼了?你少管我,別無事生非。”然後這個老婆就更急了,繼續說:“你都多長時間沒有陪我溜商場了,你現在就陪我去逛商場,你再玩,我就給你電腦砸了。”然後老公繼續反擊:“砸你的,我就不去。”這時候老婆看到攻擊無效,就又對老公說:“我天天給你洗衣服做飯,我天天把你當大爺一樣伺候,難道我讓你陪我溜個商場都不行嗎? ”可老公聽完這話之後又繼續反擊說:“我天天掙錢這麼累,你看不到我為這個家付出的辛苦嗎?你還不知足。”最後老婆徹底憤怒了,說:“行,那你就玩吧!一會兒我 把你和我吵架的內容都發朋友圈(類似於推特),讓你爸你媽和親戚朋友都看看你那副德行。”當老公聽完這話之後,他也憤怒了,說: “你敢,你要是敢發朋友圈,我今後要是再陪你溜商場,我出門讓車撞死。”事例結束。
本次要講述的就是事例中最後兩句帶有懲罰色彩的恐嚇性對話。首先,定義一下懲罰的本質:懲罰即是針對某一個罪展開的一種攻擊行動,所以懲罰即是定罪。其次,定義一下懲罰的形式:當你要懲罰另一個人的時候,你會首先思考對方此時擁有和珍視的一些東西是什麼(這些東西還包括對方擁有的一切人際關係)。然後你會把你能掌控和摧毀的東西(對方擁有和珍視的)一一挑選出來。最後你就會考慮如何才能把這些東西毀掉,或者你會考慮如何才能把這些東西從對方的生活中切出去。因為對方如果失去了這些東西,對方就會出現巨大的匱乏感和痛苦,那時候你的懲罰目的就達到了,這就是懲罰的固定形式。最後,定義一下懲罰的作用:懲罰是一種促使對方向你妥協或做出改變的手段,這種手段還可以作為一種恐嚇。
那麼,事例中的老婆就是按照以上的思維分析出了她老公所珍視的東西之一即是:她老公在朋友和親人面前的自我形象,老百姓俗稱的面子。然後這個老婆就想出了毀掉老公自我形象的方法,那就是把這次吵架的事情發到朋友圈上,並讓所有的親戚朋友看到他們吵架的內容。因為如果親戚朋友都知道了他們吵架的事情,那她的老公就會經歷一個被親戚朋友嘲笑的境遇。而這個境遇就會讓老公的自我形象受損,並會為老公帶來痛苦和尷尬。這就是她要使用的懲罰手段。而這個手段還在最後被老婆當做了一種恐嚇的工具。
那麼懲罰和恐嚇的結局是什麼?以事例來說通常有兩種結局:
1. 她的老公會因著恐懼妥協於她,可妥協的同時,她的老公還會把憎恨埋藏在心中。這時候,這個老婆就會開始提防老公也會奪走和毀掉她所擁有和珍視的東西。
2. 就是事例中的場景,當老公聽到老婆的懲罰恐嚇之後,馬上明白了他即將會成為別人的一個笑柄。這時候他就體驗到了匱乏、恐懼和受害者情緒,而這些情緒又在一瞬間變為了憤怒和憎恨。然後這個老公就採取了報復和反恐嚇,說道:“你敢,你要是敢發朋友圈,我今後要是再陪你溜商場,我出門讓車撞死。”這個報復的內涵是:老公知道老婆珍視的東西是一個能陪伴她玩的老公。
在人世間,類似於事例中的場景也是比比皆是的。再說兩個小例子。
1.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大人對孩子說:“你今天不好好寫作業就不要吃飯了。”孩子回答:“不吃就不吃,我還不寫了。”
大人想用飢餓懲罰孩子,並希望孩子聽話。可孩子使用了不寫作業的行為報復了大人,因為孩子明白大人所珍視的東西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2. 兩口子打架,老公爭吵不過老婆,摔門走了好幾天不回家,等著老婆認輸。可老婆沒有認輸,也沒有去尋找老公,而是去外邊瘋狂購物。
老公用離家出走懲罰老婆,因為他知道老婆珍視的是一個每天都回家的丈夫。可老婆並沒有妥協,而是用花錢來報復老公,因為她知道老公珍視的是存款。
以上的兩個事例就代表了人世間每天都在上演的懲罰和報復,而這兩個事例也表明了懲罰和報復只會出現在人際關係領域。所以如何克服懲罰和麵對報復(應對被懲罰的境遇)就是你必學的一課了。下邊我還是把你分別帶入老婆和老公的兩個角色進行講解。
首先把你帶入發起懲罰的一方。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婆,那麼你第一步要做的還是要在爭吵的過程中,警醒自己並操練出前幾篇講述的真寬恕、給與純潔無罪、放下需求、交託恐懼、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可這一次,你在操練的同時還要警醒到自己之內的懲罰觀念。警醒之後你要這麼想:懲罰即是定罪,如果我懲罰了老公,那罪就會被保留在我的潛意識之內,並會為我顯化出一個被懲罰的境遇,所以我不會懲罰老公了。當你這樣思維之後,你之內的懲罰觀念就會消失,那麼你的未來就不會再經歷一個新的被懲罰的境遇了。這時候,你的一個煩惱就被解除了。
可如果你在吵架的過程中並沒有警醒就發了朋友圈,事後你才警醒了自己,那你要如何處理?當這種情況發生,你可以在警醒並操練完以上這些思維之後收回懲罰形式,也就是說你可以刪除朋友圈的信息,這種行動就代表了你已經停止了懲罰。
以上這些就是發起懲罰的一方要操練的思維模式。接下來把你帶入被懲罰和被恐嚇的角色,不過首先明確一點,這個角色的出現往往跟隨著兩個前提:
1 .這個角色在被懲罰之前,往往沒有答复別人的真心求助並已經攻擊了對方,然後對方才會對他心生怨恨並發起懲罰。
2. 這個被懲罰的角色在過去曾經懲罰過別人,也就是說,他曾經使用過懲罰定罪給別人,然後罪才發酵出了內疚並為他顯化出了一個被懲罰的境遇。
從這兩個前提中你可以看出,被懲罰的境遇只是潛意識內某個舊有罪疚的顯化。所以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即便操練了前幾篇講述的所有思維,懲罰和恐嚇還是有可能會因著舊有的罪降臨於你。例如你雖然在爭吵的過程中操練了真寬恕等思維,你也陪伴你老婆去溜商場了,可你潛意識內的罪疚還是顯化出了以下的境遇:你老婆在溜商場的時候還是恨著你,她還是一直在恐嚇著你,並氣憤地發了朋友圈。那你要怎麼處理?當這種情況發生,你當然不能再次和她爭吵,並阻攔她的懲罰行為。因為你若是再次攻擊她,那也只能代表你又把夢中的一個形象當真,並會重新落入定罪模式中。所以作為一個被懲罰者來說,你只要學會如何應對恐嚇和懲罰即可。
應對恐嚇和懲罰的思維和交託恐懼是一致的,你要如此去想:(1)我老婆如果發了朋友圈那就隨她吧,因為我會面對和接受未來的任何境遇,我不是一具身體,我也不需要人世間的自我形象。(2)如果我會經歷被別人嘲笑的境遇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個境遇只是我潛意識內舊有罪疚顯化出的幻相境遇,所以我即便經歷了這個境遇也絕不是一個受害者。這就是面對恐嚇和懲罰的思維運用,這種思維要求你在心理和行動上放下一切珍視之物並接受所有逆境,包括失去自我尊嚴和各種人格的逆境。這時候你就不會害怕對方的恐嚇,並會坦然的面對被懲罰的境遇了。
按照事例來說,如果你老婆最後發了朋友圈,那你就可以在被懲罰的境遇中,不斷地操練真寬恕來應對別人對於你的每一次嘲笑。這種不斷地寬恕就會慢慢地消融掉你潛意識中那個舊有的罪。而這種不斷地操練還會為你的老婆不斷地表達出:你不是一具身體,也不可能是一個受害者的內涵。這時候,你擁有的平安就會不斷地延伸到你老婆的心中,然後這個平安就會給你老婆帶來這樣的感知:我的老公真厲害,我的懲罰對他簡直就是無效的,他連一點受害者的情緒都沒有,他的心靈是如此的平安,那我還懲罰他幹什麼?這時候你老婆對於你的憎恨就會不斷地降低。這就是被懲罰者要去操練的思維和行動。
所以,綜上所述,當你在面對和經歷懲罰境遇的時候,你可以不斷地使用真寬恕思維去面對這些被懲罰的逆境,這樣的操練就能消融掉你潛意識中某些舊有的罪疚。再舉一個小例子:例如你的老婆對於你過去辦的一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她只要一想起這件事就會暴跳如雷地攻擊你,並且她還會對你發起一種體力懲罰,那就是她會在每次生氣的時候讓你去擦一遍地板。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你要如何處理?你當然是要一次次的去擦地了,只是在你擦地的過程中你要如此去想:我經歷的這個擦地的境遇,只是我潛意識中某個舊有罪疚顯化出的虛幻逆境,而我付出的體力和我的勞累也不是真的存在,所以我會甘心情願地經歷這個境遇。當你如此行動並寬恕之後,你老婆的憎恨就會不斷地降低,以至於這個憎恨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徹底消失,那麼隨著這個憎恨一起消失的就是你潛意識中某個舊有的罪和你老婆對你發起的懲罰行動。這就是被懲罰境遇和真寬恕之間的內在聯繫。
最後再明確幾個操練面對懲罰的注意事項:
1. 你不認識的人如果對你發起了懲罰,那你可以使用法律去應對。
2. 工作領域中的被懲罰都是按照工作規則展開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工作領域中的被懲罰與潛意識中的罪疚無關。
3. 能對你發起懲罰的人一般都是你的家庭核心成員,可你的家庭成員如果想讓你去傷害自己的身體,你可以拒絕。例如你家庭成員中的某一個人要你去自殘,或者自殺,你可以拒絕,因為身體是你學習真理的工具,你沒有必要輕易放棄。
4. 你的家庭核心成員對你實施家庭暴力,你可以訴至法律解決。
本次講解的最後,我還會替你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你作為事例中的老公有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如果我老婆發了朋友圈懲罰了我,我雖然可以寬恕所有人的嘲笑和指責,但是我身邊的人如果指責我的老婆,那我該怎麼辦?例如我們吵架的事情被我的父母知道了之後,我的父母就會指責和憎恨我的老婆,那時候我要如何應對他們之間出現的糟糕關係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會在下一篇信息中為你詳細講述。因為這個境遇的應對方法也是你必學的一課:那就是你要如何面對身邊這些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本次講解結束。
2017 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