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回顧一下被攻擊方的心靈體驗和處境,事例中的老公在玩遊戲的時候,突然接收到了老婆的攻擊和一個讓他改變的要求,這就讓他在一瞬間體驗到了匱乏、恐懼和受害者情緒,然後這個老公就反擊了老婆,並附帶了一個讓老婆去改變的要求。這就是生活中被攻擊方反擊別人的一種常態化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被攻擊方被潛意識操控並活在定罪模式之下的結果。
那麼,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要如何應對本次的事件並擺脫潛意識的操控呢?首先還是警醒,也就是說,當你在和老婆爭吵的過程中,如果你能警醒到你此時又被潛意識操控了,警醒到你又把眼前的一個形象和夢境當真了,你就能停止按照潛意識地操控去思考,然後你就可以首先操練出真寬恕和給與純潔無罪的思維。你要這麼想:我眼前這個攻擊我的老婆只是我的潛意識營造出的一個形象,她只是我夢中的一個角色,她攻擊我的事情也只是我夢中的一個事件,所以我不會憎恨眼前這個虛幻的形象。我老婆的真實面目是天國中的一個靈性,與我同在一個上主之內,她是純潔無罪的,她和我根本就沒有離開過天國。當你如此操練之後,你和你的老婆就會成為平安的奇蹟心境。
然後,你要繼續操練放下需求的思維模式:(1)我的老婆讓我停止玩遊戲只是在提醒我,我已經把玩遊戲帶來的滿足感當真了,也就是說,我玩遊戲上癮的事情代表了我已經具有了某種匱乏,所以我要放棄玩遊戲並寬恕這個匱乏感。(2)如果我需要一個能讓我玩遊戲的老婆,那我的匱乏還會成為真實的,所以我不會再要求我的老婆改變成為一個能允許我玩遊戲的人了。當你這樣思維並做到停止玩遊戲之後,你心中的匱乏就會消失。
最後,你還要操練交託恐懼來消融恐懼:如果在未來,我的老婆天天管著我,不讓我做一些事情,那我也認了,我認了。因為未來的所有境遇都不是真的存在,所以我會一直選擇寬恕並放棄自己的某種需求。當你如此交託之後,你擔心自己變成“妻管嚴”的恐懼就會消失。
可這一次因著你是被攻擊和被要求的一方,所以當你在完成以上操練並成為奇蹟心境的時候,你之內的平安就會延伸到你老婆的心中,然後這個平安就會為你的老婆帶來這樣的感知:我的老公真的變了,他根本就不在乎玩遊戲,好似玩遊戲對於他沒有任何意義,是我多慮了。至此你老婆害怕你染上網癮的恐懼就會被這個平安的感知所替代,那麼你的老婆就不會再繼續攻擊你了。而且在未來,你的老婆就很有可能不阻止你玩遊戲了,那時候你就可以繼續玩著你的遊戲而不被遊戲所束縛。這就是奇蹟心境能為你帶來的一種平安的境遇。
可是,本次事例中還夾雜著老婆的另一個要求,那就是她希望老公能夠陪伴她,這時候事例中的老公就處在了一個更加複雜的境遇中。這個境遇通俗地講就是:作為被攻擊方,別人會在攻擊你的時候,既讓你放下某個事情,又讓你去做其他的事情。那麼這種狀況你要如何應對?這就是本次要講述的核心重點了。下邊我會把小兩口吵架的事例做一個延伸來進行講解。
有一個兩口之家,老公和老婆都是上班族,某一天老公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他每天回家之後就是玩遊戲,這讓他的老婆很反感。然後過了些日子,這個老婆實在忍受不了了,就在他老公玩遊戲的時候罵他:“你天天就知道玩遊戲,你也不理我,你再玩就和遊戲裡的人過日子去吧!你現在就給我關機!”當老公聽到這些之後馬上就生氣了,回答道:“我下班玩會兒遊戲怎麼了?你少管我,別無事生非。”然後這個老婆就更急了,繼續說:“你都多長時間沒有陪我溜商場了,你現在就陪我去逛商場,你再玩,我就給你電腦砸了。”然後老公繼續反擊:“砸你的,我就不去。”就這樣,這小兩口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事例結束。
首先對事例進行兩點分析:
1. 事例中的老婆因著長期的匱乏和恐懼採取了一些攻擊行動。而她的意圖也很明確,她希望老公能放棄玩遊戲並陪她去溜商場。因為只有這樣,她之內的匱乏才能被滿足。所以從根本上講,她的攻擊只是希望老公能夠幫她滿足匱乏,而她提出的要求也只是一種真心的求助之音。
2. 事例中的老公在吵架的過程中也明白了,他老婆的攻擊目的是希望他能夠陪伴老婆去溜商場。這時候他的處境就成為了剛才講述的那種更加複雜的情況:作為一個被攻擊方,別人會在攻擊你的時候,既讓你放下某個事情,又讓你去做其他的事情。可對於這個老公來說,他為什麼會在獨自玩電腦的時候經歷這種被攻擊和被要求的境遇呢?
這是因為人們在過去(過去有時候是跨越輪迴的)都曾經做過很多因著匱乏和恐懼定罪給別人,並要求別人改變的事情(第1條的分析),而這些事情的內涵就是要求別人為他的匱乏買單。這就是“把世界當真的那套思想體系”消除匱乏的慣用模式。可是,這種模式根本就不能消融掉任何的匱乏,因為這種模式與罪的給出和擁有是一樣的道理:當你在認定自己的匱乏是真的,並認定別人要為你的匱乏買單的時候,這個匱乏就已經被你推出身外了,這時候,這個匱乏就會被保留在你的潛意識之內(不論這個匱乏是否被滿足)。然後,這個匱乏就會伺機顯化出一個被定罪和被要求的境遇被你經歷。這就是匱乏在人世間的運作規律。這也是事例中的老公為什麼會經歷如此境遇的原因。所以對於這個老公來說,他老婆的匱乏就是他潛意識之內的一個舊有匱乏,而他被攻擊和被要求的境遇,也只是這個舊有的匱乏為他顯化出的人生場景。
所以,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除了要操練真寬恕、給與純潔無罪、放下需求和交託的思維之外,你還要操練另一個滿足別人真心求助的思維來消融這個舊有的匱乏。這種思維的操練需要你首先逆向地思索一下:如果你不去滿足老婆的真心求助會是一個什麼狀態:
1. 如果我不願付出虛幻的時間和虛幻的精力去陪老婆溜商場,那就證明了這些虛幻之物對於我還有著某種意義。
2. 如果我抵觸溜商場的境遇發生,那就證明了我已經認定溜商場會使我成為某種受害者。
3. 如果我認為老婆提出的求助是錯誤的,那我就很有可能把罪定給我的老婆。
4. 我老婆對於我的真心求助,只是我潛意識內一個舊有匱乏的顯化,所以如果我不去答复她的求助,這個舊有的匱乏就會被擱置在我的潛意識之內,那麼這個匱乏還是會伺機地顯化成另一個被求助的境遇讓我經歷。
當你完成以上這些逆向思維之後,結果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你不去答复老婆的求助,你就很有可能會失落於夢中並被潛意識所操控。所以當你在面對別人真心求助的時候,你可以運用以下的正向思維去應對:
1. 我會付出虛幻的時間和虛幻的精力去滿足我老婆的匱乏,因為這樣的行動代表了我不會賦予這些虛幻之物具有某種意義。
2. 我不會認為溜商場會使我成為一個受害者,因為我沒有離開過天國,受害者根本就不存在。
3. 我的老婆只是天國中的一個靈性,所以她是無罪且沒有匱乏的。
4. 我的老婆對於我的真心求助只是我潛意識內一個舊有匱乏的顯化,所以我願意去經歷並接受這個虛幻的境遇(陪老婆去溜商場)來消融掉那個舊有的匱乏。
當你操練完以上的這些思維並採取行動之後,你和你老婆就會穩固地合一在平安的奇蹟心境中。可又因著你是被求助的一方,所以在你答復了老婆的求助之後,你之內的平安就會延伸到你老婆的心中。然後這個平安就會為你老婆帶來這樣的感知:我的老公根本不會冷落我,我真是瞎操心,我很愉快。這時候,你老婆的匱乏就會消失,而這個消失的匱乏也是你潛意識之內的。
這就是本次要講述的:滿足需求(滿足別人真心求助)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還適用於別人在不攻擊你的情況下,要求你去做一件事情的狀況。這種思維模式的內涵即是:你要用“行動”去滿足別人提出的真心求助。而且在你“行動”之前就要理解這些“行動”本身就是虛幻的,這樣你才能甘心情願地去“行動”。這就是消融潛意識中舊有匱乏的主要方法。
當然,滿足別人真心求助的思維模式並不要求一個初學者能完全做到,因為生活中發生的具體事情有時候是相當複雜的。所以初學者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哪些求助屬於舊有匱乏的顯化,哪些又不屬於,而且初學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別人的攻擊和提出的要求只是一種求助之音。所以作為初學者,你可以先從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上開始操練,然後隨著操練的持續,你答复別人真心求助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並越來越準確。這也是操練此條思維模式的常態化過程。不過有一點你可以記牢,所有人對你發出的真心求助都是為了你的解脫而來,所以你伸出的那雙幫助別人的手,看似是在幫助別人,可本質卻是在幫你自己。
看到這裡,你可能還會提出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別人的真心求助如果我都去滿足,那我就會失去很多東西,包括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等,可我失去這些東西之後又能得到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平安的境遇。下邊我會用我自己的一個真實案例來為你講解,滿足別人真心求助和獲得奇蹟心境之後的那個平安境遇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樣你就能徹底地體會出這些思維模式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首先交代一下人物:我,我老婆,我一歲半的女兒,我丈母娘,還有我的一個朋友:一個中醫大夫。
時間:2014年3月
人物關係:我家的成年人如果生病了,都會去找這個中醫大夫看病。
再交代一下事件發生之前的一個小事:在獲得平安境遇的前幾天,我的老婆得了一種小疾病,然後她就去找中醫大夫看了病。看完之後,中醫大夫就開了一個藥方(藥方裡有10多味中草藥),可我老婆到家門口的藥店抓藥的時候,藥店說有兩位中草藥缺貨。所以這副藥就沒有抓全,以至於我的老婆就一直沒有服下這副中藥。
開始講述整個事件:2014年3月的某一天,我5點半下班之後就回到家中開始吃飯,那時候我的孩子正在睡覺(那天我孩子吃飯吃得比較早,大概4點多就吃完了,吃的是麵條,吃完之後孩子就睡覺了)。事情就從這時候開始了,在我吃飯的時候,我的丈母娘就和我說想去找大夫看看病,因為她這幾天身體有點著涼,胃口不舒服。我說行啊,我一會就開車帶你去看大夫。然後我就對老婆說:“你在家看孩子吧,孩子還沒有醒。”可是,我老婆聽到這個事情之後就和我說,她也要一起跟著去,而且還要帶著孩子去。
當我聽完之後就開始抵觸,因為我心裡是這麼想的,現在天氣很冷(天津的三月份是很冷的),開車去大夫家也需要40分鐘,所以我覺得要是帶著孩子去是很不方便的,而且帶孩子去還有可能把孩子凍病。所以當我評估完這些之後就對老婆說:“孩子還沒有醒了,醒了也不能帶著,凍到孩子怎麼辦?”可是,我老婆根本就不聽我的建議,她說她現在就可以把孩子叫醒,並帶孩子一起去。我老婆當時的想法是:她和孩子在家待著沒意思,所以她想帶著孩子一起去玩。就這樣因著我們的意見不合,我和老婆就開始爭吵起來。
這時候,我丈母娘看到我們爭吵之後就說:“我不去了,我留在家裡看孩子。”我丈母娘的意思是說,只讓我和我老婆去找大夫開個藥方就行了,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和老婆的爭吵。可是,即便我丈母娘這樣地妥協,我的老婆還是不同意,她就認准了要帶著孩子一起去。
就在僵持的過程中,我就警醒了,然後我就開始操練本次講解的所有思維模式。我首先寬恕了我的家人,並把純潔無罪給與了他們。然後我又操練了放下自己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我需要一個能聽從我安排的老婆。再然後我又操練了滿足別人需求的思維,我知道我老婆是因著匱乏真心求助於我,所以我要滿足她的要求。最後我又交託兩個恐懼:(1)我認可了孩子被凍到的境遇,並想到只要給孩子多穿點衣服即可。(2)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的老婆以後一直這樣任性地求助於我,那我也認了,我認了。因為未來的境遇沒有一個是真的,所以我會一直選擇滿足她的求助並採取行動。
當我在操練完以上的這些思維模式之後,我就答應了老婆的要求。然後我的老婆就高興地叫醒了孩子,並等了孩子20分鐘。20分鐘之後,孩子就徹底清醒了,然後我們就一起出發了。
就在我開車的這一路上,我只要有抵觸的情緒就會重複地操練一遍剛才操練的所有思維,以至於這一路上,我始終保持著平安的奇蹟心境(我當時有重複地抵觸是因為我那時剛學習完答复別人的求助和獲得平安境遇的理論,而且這次事件還是我第一次把這些理論實戰在生活中的事件,所以我在操練上有些不穩定)。
事情繼續發展,我們到了大夫家之後,大夫就給我丈母娘看了病,然後就開了一張藥方,這時候本來事情就結束了,我們得到藥方之後就可以離開了,但是這才是事情的開始。當大夫給我丈母娘看完病之後,他就開始逗我家的孩子玩。可就在他逗孩子的過程中,大夫就看出了問題,然後大夫就看了看孩子的手指(中醫兒科診病有時候是看兒童手指的),並對我們說:“你們家孩子吃得太多,已經消化不良了,而且現在已經發燒了。”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孩子真的正在發燒,臉非常熱也非常紅。然後大夫就問我們,這些日子給孩子吃了什麼?吃得多不多?我們就回答吃的都是麵條,並且從幾天之前孩子每天都吃得很多很多,一直到今天。大夫聽完就告訴我們:“現在一歲半的孩子正好是不知道什麼是飽、什麼是餓的時候,也就是說孩子雖然吃飽了,但是你繼續給孩子食物,他還是會繼續吃。所以你家孩子已經消化不良並開始發燒了。”(我和我的家人當時根本不懂一歲半的孩子不知道飽和餓,而且大人都疼愛孩子,孩子吃得多我們大人當然不會阻攔,而且還會很高興)
然後,大夫就讓我去附近的藥店買一種治療兒童消化不良的藥物。我就馬上去了,我到了藥店就買到了孩子的藥。就在我買藥的時候,我又發現這個藥店也賣中草藥,我就想到了我的老婆不是還差兩味中草藥嗎,所以我就順便詢問了售貨員有沒有那兩味中草藥。藥店的人說有,我一聽有就買了下來。然後,我就帶著這些藥回到了大夫的家裡。
回到大夫家之後,大夫就馬上給孩子餵了藥。可是這個藥對於孩子來說比較苦澀,孩子喝到一半的時候,就被苦澀的味道嗆得咳嗽,然後孩子就因著咳嗽開始嘔吐,並把胃口裡的食物全都吐出來了。大夫看到孩子吐了就很高興,對我們說:“孩子吐了就會好很多。”然後孩子又因著嘔吐開始哭起來。這一哭,孩子又開始了第二次的嘔吐,這一次孩子吐出來的是一種透明的粘液。大夫看到之後就更高興了,對我們說:“孩子吐出這種透明的粘液就算徹底好了,一會就會退燒的。因為小孩子消化不良會引起胃部上火,火就會生出痰,痰就會在肺部積累並形成炎症,這就是你家孩子發燒的原因。可你家孩子已經把食物和痰都吐出來了,那就不會有食火和炎症了,那也就不用吃藥了。”果然,又過了1個小時,我孩子的燒全都退了。最後,大夫囑咐我們給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餵得太飽,我們謝過大夫之後就開車回家了。
可就在我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才突然地反應過來,帶孩子到大夫家的結局太讓我出乎意料之外了。因為在出發之前,我們誰都不知道孩子已經消化不良了。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奇蹟心境給我帶來的平安境遇和結局是這麼的皆大歡喜。第一,我孩子的病情被莫名其妙地診斷出來並迅速地治癒了。第二,我明白了不要給孩子餵得太飽,這就避免了以後的很多麻煩。第三,我丈母娘的病是她親自去看的,這樣就不會誤診。第四,我老婆差的那兩味藥也買到了。第五,我的家人和孩子都躲過了在夜裡去醫院看病的逆境(尤其是這一條認知對於我相當有震撼力。因為我的孩子如果在夜裡發高燒,我和我的家人就會帶她去天津市兒童醫院看急診,可是我們這個城市的兒童醫院在晚上是人滿為患的。也就是說,我們即便到了醫院也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見到醫生,而且帶孩子去看病至少需要跟著兩三個大人,因為掛號要排隊,化驗也要排隊,輸液退燒更要排隊。所以對於我們這個城市的人來說,在夜裡給孩子看急診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而且最關鍵的是,醫院裡的醫生也未必能診斷出是消化不良造成的發燒,那後續的麻煩就不用想了)。當我想完這些之後,我才明白我已經得到了什麼益處,並躲過了怎樣的逆境。以至於在回家的這一路上,我一直驚嘆著這些思維模式和平安的奇蹟心境是這麼不可思議!與此同時,我也徹底信任了這些思維模式。
以上就是我本人的一個真實案例,而這個案例就詮釋了本篇信息中的一段話:奇蹟心境會顯化出一種全新的平安境遇被你經歷,而這種全新的平安境遇會直接取代潛意識早已為你設計好的某種境遇。具體來說就是,當你在經歷某個人生場景的過程中操練了這套新的思想體系,並獲得奇蹟心境之後,這種心境就會立刻或者逐漸地顯化出一種全新的平安境遇被你經歷。與此同時,你的潛意識早已為你設計好的某種逆境就會立刻或者逐漸地消失。這時候,你的命運就被改變了。而且,當你在經歷完這個平安的境遇之後,你不但會深刻地認知到你已經躲過了一些逆境,你還會驚訝這種平安的境遇為你帶來的結局是這麼的皆大歡喜和出乎意料之外,這種結局也可以堪稱為一個奇蹟了。
中國有這麼一句諺語:“賽翁失馬, 焉知非福。”這句諺語就解答了那個你可能會提出的問題,而這句諺語的內涵也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奇蹟心境與平安境遇的內涵,所以你願不願意去操練這套能獲得奇蹟心境和平安境遇的思維模式就留給你自己去選擇了。
最後,為了能讓你更清楚地認知到本次講述的思維模式能給你帶來的益處,我會把小兩口吵架的例子再做個展開性地講述。
1. 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婆,你怎麼就能確認你丈夫玩遊戲是不利的?也許在1個星期之後,你丈夫對你說:“幸虧我天天在家玩遊戲,我才沒有和朋友們出去喝酒。如果我去了,我也會和他們一起趕上昨天的車禍。”當你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你還會覺得你老公天天玩遊戲是錯誤的嗎?
2. 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怎麼就能確認你老婆不讓你玩遊戲是不利的?也許你在玩遊戲的時候碰到了一群“豬隊友”,然後你就被這些“豬隊友”氣成腦溢血並進了醫院呢?人世間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那時候你還會說你老婆制止你玩遊戲是錯誤的嗎?
3. 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怎麼就能確認你老婆讓你去溜商場是錯誤的呢?如果你沒有去溜商場,而是去找朋友喝酒,最後碰到車禍呢?
所以人世間有這麼一句話:“早知道是這樣就听你的了。”或者另一句話:“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這兩句話是多麼的有深意!
當然,我作為一個講述者講述以上這些並不是在威脅你,其實我只是想要告訴你,人是沒有評估能力的(工作和法律領域除外),因為有些事情你現在看是正確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卻成為錯誤的。可有些事情你現在看是錯誤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卻成為正確的。而又有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錯和對已經被你評估了好幾個來回了。所以人的思維評估是極不穩定的,這種評估只是把世界當真之後的一種假象思維。它既不能駕馭你的人生,又不能改變你的人生,因為它只能依附著你的人生境遇隨波逐流並不斷地變化而已,所以人的評估能力是不可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平安和幸福的。
看到這裡,你完全可以回想一下你自己的人生之路,你可以想一想,你按照自我主張和主觀評估走過的這一路,是否為你帶來過真正的平安和幸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現在就可以選擇親自操練這套新的思想體系,因為只有這套思想體系才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平安和幸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而且我講述的真實案例也只是要告訴你,你一旦操練了這套思想體系,並放下了自我主張和主觀評估之後,你的生活是不會失控的。不但不會失控,你還能得到最佳的平安結局。
本篇信息的最後,我再講述幾個操練滿足需求的注意事項,因為人世間的很多境遇不需要你套用本次講述的滿足需求。
1. 對於你不認識的人,對方在法律範疇之外對你提出要求,例如詐騙或搶劫你的財物等等,這時候你可以直接使用你所在國家的法律進行處理。特別是遇到人身攻擊的時候,盡量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能製服對方就制服,不能製服就想辦法逃跑,最後再使用法律手段即可。因為身體是你學習人生最後一課的主要工具,你不要輕易放棄。
2. 對於你不認識的人,對方在法律範疇之內對你提出了求助,俗話講就是需要你見義勇為或者助人為樂。可是在這個範疇內有著一種極少的狀況,那就是對方會在得到了你的幫助之後,對你實施栽贓陷害,簡稱欺詐。所以在這種狀況出現的時候,你可以首先思考一下你所在國家的判例法,或者指導案例,或者民俗規則,是否可以保護你的善意行為,並嚴懲這些有可能會出現的欺詐行為。當你考慮完這些之後,你再自行做出選擇。因為這個世界過於復雜,國與國之間的法律和法律執行力又都不同,所以有時候僅憑你的善意是不夠的。
3. 你認識的人讓你去做不符合法律規則的事情,你可以不去做。例如你認識的人受到了某個人的傷害,然後他請求你去報復某一個人,這時候你可以勸說對方首先使用法律武器進行處理。
4. 對於你直系親屬之外的朋友和親戚,如果他們向你發出求助,例如他們需要你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他們想找你借錢。這時候你可以先與直系親屬進行商量,特別是要與你的配偶商量之後,再付之行動。因為這個世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集合體,所以直系親屬人際關係重於其他人際關係。
5. 你認識的人要求你去憎恨和攻擊其他人,你可以說「不」。因為這個要求是要你定罪給別人。在生活中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你可以對這種要求進行敷衍或者一笑而過。舉個小例子,我老婆在我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她希望我也這麼想,並希望我也定罪給那個人。這時候我除了敷衍之外,也可以說這麼一句話:“如果我憎恨任何一個人,那我就能從所有人的身上找到憎恨所有人的理由。所以我不憎恨任何一個人,也包括你在內。”這句話基本上就終結了我老婆提出的要求。久而久之,我的老婆就會放棄這種要求。
6. 人世間的工作範疇基本上是各負其職,工作範疇內互相幫忙是常態化,套用不套用滿足需求可以隨意。
7. 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且無業的人,而你的直系親屬又希望你有一份人世間的工作,這時候你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這種求助屬於你潛意識中舊有匱乏的顯化。可是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份人世間的工作,而你的直系親屬又希望你換工作,這時候你可以不去理會他們的要求。因為做什麼工作是你的自由,也屬於你的公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你是有最終決定權的。本條注意事項直白的講:你如果沒有工作,你的家人希望你去找份工作,那你就去找,可是你做什麼樣的工作就是你做主了。
8. 你人際關係中的兩個人意見不合,而你是最後的執行者,或者你身在其中,這時候你可以等待他們兩人統一意見之後再做出行動。這種狀況的具體對應可以參考必讀信息《聖靈的作用與隱瞞》。
9. 如果一個不了解自然規律的人需要你幫忙並完成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事,你可以不理會他的要求。例如一個未懂事的孩子,請你幫他把手放在熱鍋裡,你當然不能聽孩子的。這個範疇基本上針對於還沒有學習人世間客觀規律的兒童群體。
本次講述的真寬恕、給與純潔無罪、放下需求、交託、滿足需求的組合運用,就是這套新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而這些思維的組合運用對於你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以身作則。因為只有你先做到了,你之內的平安才能被其他人感知到。那時候,他們才有可能會主動地詢問和學習你的思維模式。所以在生活中,你根本不用在操練這套思想體系的時候指責別人說:“你把世界當真,你不會做真寬恕你就會倒霉的。”因為這樣的指責代表了你已經把麵前的人當真,並用恐嚇的手段定罪給他而已。本篇講述結束。
2017 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