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解的內容是犧牲與不求回報的內涵和運用。本次講解我還是使用小兩口吵架的事例,並把這個例子做一個延伸來進行講解。事例如下:
有一個兩口之家,老公和老婆都是上班族,某一天老公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他每天回家之後就是玩遊戲,這讓他的老婆很反感。然後過了些日子,這個老婆實在忍受不了了,就在他老公玩遊戲的時候罵他:“你天天就知道玩遊戲,你也不理我,你再玩就和遊戲裡的人過日子去吧!你現在就給我關機!”當老公聽到這些之後馬上就生氣了,回答道:“我下班玩會兒遊戲怎麼了?你少管我,別無事生非。”然後這個老婆就更急了,繼續說:“你都多長時間沒有陪我溜商場了,你現在就陪我去逛商場,你再玩,我就給你電腦砸了。”然後老公繼續反擊:“砸你的,我就不去。”這時候老婆看到攻擊無效,就又對老公說:“我天天給你洗衣服做飯,我天天把你當大爺一樣伺候,難道我讓你陪我溜個商場都不行嗎? ”可老公聽完這話之後又繼續反擊說:“我天天掙錢這麼累,你看不到我為這個家付出的辛苦嗎?你還不知足。”事例結束。
剖析一下事例中最後兩句對話的內涵。以事例中的老婆為例,她在說那句話之前是這樣想的:在我和你相處的這段時間裡,你做過很多讓我憎恨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都是因著你的自私和錯誤的觀念造成的。可是我並沒有因著你的錯誤而攻擊和懲罰你,因為我是仁慈的,你就是有萬般的不對我也要挽救你,所以我就容忍了你的錯誤並默默地為你付出。我選擇這樣做就是希望你能有所悔改,並對我有所回報。可是,你根本無視我的容忍和付出,你連陪我溜商場的小事都不願意去做,你真是可恨之極!這些想法就是老婆最後那句話:“我天天給你洗衣服做飯……”的始作俑者。
在生活中,類似於事例中最後兩句對話的話語和思維也是非常多的。例如:“我和你過了這麼久,我又對你這麼好,可你是怎麼對我的?”或者:“我對你付出了這麼多,就是希望你能改變一下,可你怎麼還是不改呢?我的付出白費了!”再或者:“我已經仁至義盡了,我既然感化不了你,那你就死去吧!我再也不會為你付出了。”這些話語和思維我想你不會陌生,而這些話語和思維就是本次要講述的犧牲。
犧牲是什麼?犧牲就是你早已認定了對方的一些思想和行動是有罪並會受到懲罰的,而這些思想和行為又已經讓你成為了一個受害者。可這時候,你並沒有直接攻擊對方,因為這一次你選擇了另一種形式,那就是你首先容忍了對方的罪,然後再用為對方付出的方式去感化對方。這種形式好似是在告訴對方,你的付出和你所受的苦都是因著他的罪造成的,而你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在替他贖罪而已。這時候你的付出就會成為一種攻擊的手段,而對方也會感知到你給與他的一種負罪感。然後你就會利用這個負罪感來向對方提出一些要求,這些要求的屬性就是你的付出要換取的回報。這就是犧牲。
那麼犧牲會獲得的結局是什麼?這個結局有兩種:
1. 如果對方認下了自己的罪並懺悔了自己,那對方就會滿足你提出的各種要求。這時候對方就算是在贖他自己的罪了,那麼你的心靈就會獲得暫時的平衡。
2. 如果對方無視你給與他的負罪感和你的付出,那他就不會懺悔自己,也不會回報你的付出。這時候你就會出現極大的恐懼,這種恐懼就是你會擔心自己的付出永遠得不到回報。然後這種恐懼就會因著你不斷地付出而被不斷地放大,直到最後,當這種恐懼達到極限的時候,你就會停止付出並會直接轉為憤怒和攻擊,或者你會一邊付出又一邊攻擊。這時候如果對方還是不思悔改,那你就會懲罰或者遺棄對方。當然,有時候你給與對方的負罪感如果過於強大,你提出的要求又讓對方難以承受的時候,對方也會因著無法承受這些要求而產生極大的恐懼,然後對方就會主動地遺棄你。這就是犧牲的第二種結局。
為了更好地講解犧牲,我再舉出一個生活中的案例。你所在國家的電視節目中一定會有一種感情調解類的節目,這類節目中也一定有過類似於以下的場景:
1. 節目上有一對母子,母親說:“我孩子年輕的時候不學好,吃喝嫖賭,不干好事,我怎麼教育他都不聽,最後他進監獄了。可是在他進監獄的這些年裡,我這個做娘的從沒有放棄過他,這些年我一直在拼命地賺錢,因為我想給他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且,每次探監我都會告訴孩子我付出的辛苦和對他的期望。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孩子出獄之後,他理解了我的艱辛和付出,也明白了他的罪孽,然後我的孩子就痛改前非了。現在他已經有了正式的工作,也非常孝順我。他現在終於變成了一個好兒子了,我的付出總算沒有白費!”
當主持人和觀眾們聽完之後就說:“看啊!這就是人間的母愛,多麼的偉大!而這個孩子就是浪子回頭的典範。多麼有愛的家庭!”
2. 節目上有一對母子,母親說:“我孩子年輕的時候不學好,吃喝嫖賭,不干好事,我怎麼教育他都不聽,最後他進監獄了。可是在他進監獄的這些年裡,我這個做娘的從沒有放棄過他,這些年我一直在拼命地賺錢,因為我想給他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且,每次探監我都會告訴孩子我付出的辛苦和對他的期望。可是,在我孩子出獄之後,他還是和原來一樣吃喝嫖賭,不干正事,我給他介紹工作,他乾了幾天就不干了。我實在太傷心了,我這些年的付出算是白費了!”
當主持人和觀眾聽完之後這個恨啊!然後主持人就開始瘋狂地說這個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孝順,不懂事,不知道做人。就連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上台抽這個孩子一巴掌。
以上這兩種相反的場景就詮釋了犧牲的內涵和兩種結局。也許你會說,那對“有愛”的母子不是挺好的嗎?是的,表面上看是挺好的,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好,並不能消融掉母親給與兒子的罪,也就是說,這個罪必定會顯化出一個被犧牲的境遇被這個母親經歷。而且這種表面上的好更不能消融掉兒子定給自己的罪,也就是說,這個兒子早晚會因著不停地回報(贖罪)而心生恨意。所以這對母子表面上的好也只是一種暫時的好,因為他們是逃不開罪與內疚的運作規則的。人世間這樣的例子和話語太多太多,例如一方會說:“你敢不聽我的,難道你忘了過去你犯過的那些錯誤了嗎?難道你忘了過去我是怎麼待你的嗎?”另一方回答:“我這些年對你也很好了,你怎麼老抓著我過去的那些事情不放呢?”這就是犧牲觀念帶給雙方的最後結局。這種結局的內涵是,背負罪疚感的一方會認為他已經贖清了自己的罪,可犧牲的一方卻不這麼認為,這時候他們雙方就會不斷地比較和消長彼此的付出。可是,這種比較和消長不但不能消融罪,它還能鞏固罪在彼此心中的真實性。這就是犧牲觀念把罪弄假成真的花招。
所以,綜上所述,犧牲只是定罪的另一種模式,而深受犧牲觀念牽制的雙方,早晚會把犧牲轉化為互相的攻擊。這就好似事例中的那個老公,當他在感受到老婆的犧牲之後,就立刻體驗到了老婆給與他的負罪感,然後他就把負罪感直接反推回去,並表達出了自己的犧牲。所以他說:“我天天掙錢這麼累,你看不到我為這個家付出的辛苦嗎?你還不知足。”
在人世間,離婚的大部分原因都出自於這種犧牲觀念。在生活中,男女雙方都認為自己已經容忍了對方的錯誤,而男女雙方又都認為已經為對方付出了很多,可最後,男女雙方又都認為自己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就這樣雙方的犧牲就慢慢地變成了憤怒和互相攻擊,以至於最後就演變成了互相的遺棄。
除了離婚之外,犧牲的觀念還充斥在人際關係中的各個領域。例如老百姓經常這麼教育孩子,說:“孩子,我給你報了這麼多的學習班、舞蹈班、鋼琴班,可你怎麼就是不好好學呢?”當孩子聽到這些話之後,他回答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聽到這些話之後的表情肯定是不高興的。為什麼?因為這些話代表了你已經把負罪感給與了孩子。可試問一下,世上有谁愿意接受這種負罪感?
其他的事例我就不再列舉了,因為犧牲的事例在生活中是俯首即是的,如果你能細心地觀察生活,你就會發現犧牲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地紮根於每個人的思維中。所以,如何從犧牲的觀念中脫身就成為了你必學的一課。下邊我還是把你分別帶入老婆和老公的角色來進行講解。
首先把你帶入老婆的角色。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婆,你第一步要做的還是要在爭吵的時候警醒自己。然後你要操練出前幾篇講述的所有思維模式:真寬恕、給與純潔無罪、放下需求(也要放下溜商場的需求)、交託恐懼。這時候,你和老公就會成為平安的奇蹟心境。然後這一次,你還要警醒你之內的犧牲感,警醒之後你要如此去想:
1. 過去我老公做的那些傷害我的事只是我夢中的一些境遇,過去的他也只是我夢中的一個形象,所以過去的他和現在的他都是純潔無罪的。
2. 我過去對他的所有付出都是在滿足他的真心求助,所以我不會再要求老公的改變和回報了,我也不會再抓著過去的那些付出不放了。
當你完成了以上的思維並無所行動之後,你的犧牲感就會被消融掉,那麼隨著犧牲感一同消失的還有你給與老公的負罪感。這時候你的老公就不會再體驗到負罪感了。至此,你的心靈就會穩固合一在奇蹟心境中,這種心境就會為你呈現出一種平安的境遇。當然這個平安的境遇和上一篇講述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條,那就是你不會再經歷新的被犧牲的境遇了,因為這一次你並沒有使用犧牲思維定罪給老公。這就是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的思維和運用。
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的原理即是:你首先要寬恕對方在過去做過的那些傷害你的事情,這樣你就能消融掉過去定給對方的罪。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把過去的付出都轉化為滿足對方的真心求助。這時候你給與對方的負罪感就會被你收回並被你消融掉。這就是作為犧牲方要去操練的思維。而且這種操練還有一個助力思維,那就是你可以多憶起對方在過去對你的好,這種好就是對方在過去為你做過的那些不求你回報的事情。這樣你就會更容易地操練出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的思維模式(在比較親密的人際關係中,雙方必定做過很多互相幫助又不求回報的事情,因為如果沒有這些事情,你們也不會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所以這種只記得別人的好且寬恕別人不好的思維是操練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的一個強大助力)。
接下來把你替換成老公,不過首先要提醒一點,事例中老公的處境與老婆的處境是不相同的,因為老公的處境是被要求和被犧牲的一方,所以因著處境的不同,老公使用的思維模式也有所不同。
如果你就是事例中的老公,你第一步要做的也是警醒,並且你還要警醒到自己的犧牲感,然後你就可以操練出前邊幾篇講述的所有思維模式:真寬恕、給與純潔無罪、放下需求和交託恐懼。可這一次你先不要運用滿足別人真心求助的思維,因為這一次你老婆提出的那個求助還夾雜著你老婆的犧牲和她給與你的負罪感。所以這一次你要這樣想:
1. 過去我老婆做的那些傷害我的事只是我夢中的一些境遇,過去的她也只是我夢中的一個形象,所以過去的她和現在的她都是純潔無罪的。
2. 我在過去對她的所有付出都是在滿足她的真心求助,所以我不會再要求老婆的改變和回報了,我也不會再抓著過去的那些付出不放了。
3. 我老婆因著犧牲給與我的負罪感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和她是純潔無罪的,所以我不可能有任何罪疚。
4. 我老婆因著犧牲給與我的負罪感如果不存在,那我老婆對我提出的要求就只是一種真心地求助,所以我會答复她的求助。
以上這些思維就是被犧牲方要去操練的,從這些思維中你可以看出,作為被犧牲方,你的操練要比犧牲方多兩個步驟,就是第三和第四個步驟。這是因為只有你首先寬恕了犧牲方給與你的負罪感,你才能把夾雜著犧牲感的要求轉化為真心求助。要不然你就很有可能會把負罪感反推給犧牲方,並表達出自己的犧牲。而且如果你不這麼做,你還會體驗到一種恐懼,那就是你會擔心犧牲方會一直抓住你的罪死死不放,並擔心他會向你提出無數的要求。所以當你在面對犧牲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真寬恕去消融犧牲方給與你的那種負罪感。這就是被犧牲方最關鍵的一步操練,這步操練也是本篇講述的核心。
可如果在你操練完以上的思維之後,你還是恐懼老婆會在未來不停的向你表達犧牲,那你就可以再操練一遍交託恐懼的思維,你要這麼想:在未來,我的老婆如果經常性的向我表達犧牲並向我提出要求,那我就會不斷地寬恕她給與我的負罪感,並不斷地滿足她的真心求助。當你如此交託之後,你的恐懼就會全部消失,這時候你的心靈就會穩固地合一在奇蹟的心境中。可這一次又因著你是被犧牲和被要求的一方,所以在你操練完以上的這些思維並採取行動之後,你的平安就會延伸到你老婆的心中,然後這個平安就會為你老婆帶來這樣的感知:我的付出沒有白費,我得到了老公的回報,可我又能感受到這個回報僅僅是我老公對我的關愛,我很愉快。這時候你老婆之內的匱乏、恐懼和犧牲感就會消失,至此你的一個煩惱就被解除了。最後,你還會因著奇蹟心境而獲得平安的境遇。這種境遇和上一篇講述的也差不多,但是也多了一條,那就是作為老公的你,如果能長期地使用剛才講述的四條思維來應對老婆的犧牲,那你老婆對於你的犧牲感就會變得越來越低,最後這種犧牲感就會徹底消失。那時候,你的老婆就不會再因著犧牲向你提出要求了。這就是被犧牲方能得到的一種長期的平安境遇。
而且作為被犧牲方來說,如果你能經常性地使用正確的思維來應對犧牲方提出的要求,那你就不會憎恨和遺棄犧牲方。那麼在未來,這些沒有被你遺棄的人(犧牲方),必定會為你帶來某種巨大的益處。這句話通俗地講就是,這些沒有被你遺棄的人,會在你為難的時候幫你渡過難關。這就是被犧牲方能獲得的另一種平安境遇。當這種境遇出現的時候,你自然會明白克服犧牲和不求回報的所有價值。
本篇講解的最後,我再明確地講述一下為什麼你要做到不求回報。因為當你在操練了這套思維模式並做到不求回報之後,你必定會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匱乏的奇蹟心境,可你能得到的所有平安境遇又都是這個奇蹟心境顯化出來的。所以平安的奇蹟心境就是你能得到的最完美的回報了,這就是不求回報的深意。
最後,我作為一個講解者要對你說一句話:“你不要認為我講述的東西會讓你成為一個生活的弱者,不要這麼認為。因為真正的強大不在於外在,而是在於心靈。”你這一路走來,可能給所有人的印像都是一個外在強大的人,可外在的強大真的有用嗎?你真的很幸福嗎?真的沒有任何煩惱嗎?所以,你要不要操練這套能使心靈變得無比強大的思維模式就留給你自己選擇了。
2017 年10月